第一节 房屋建设

一、民居建设


新中国成立前,农村住房普遍是砖木结构四面坡的平房。典型的平房为三间正屋带横屋,正屋中间的一间称客堂(俗称“厢屋”),边间后半是卧室,前半或横屋作厨房。村上有极少的砖木结构的楼房。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建新房者极少。


60年代,少数村民拆房抽柱,翻建七架梁(即1根正梁,前后各3根梁,有6辖椽子)或九架梁的平房,多用水泥梁、水泥窗框、门框,椽子均是杂树所作。


70年代初,龙泾大队党支部为解决困难社员的危房问题,决定帮助困难社员危房翻新。困难社员建新房,大队供给砖头、瓦片,并借100元现金解决建房开支。1972年,全大队10多户困难社员住上新平房,彻底解决因房屋破漏产生的“雨天一百个钵头、晴天一百个日头”困难家居生活。


80年代开始,因人口增多,经济略有好转,社员拆除平房建楼房。1982年,龙泾大队开始较多农户建造楼房。为建设新农村,美化住房,大队党支部研究决定,聘请南京建筑研究院设计新农村建房规划。南京建筑研究院派钟、缪两位设计师来龙泾,他们不怕生活条件艰苦,冒着烈日和风雨,走遍龙泾、石佛浜两自然村的每一个角落,精确测量,细致制图,经过几十天的努力,设计出结合实际、科学合理的建房规划图。大队党支部委员李惠生具体负责实施。首先在朱家角(龙泾村“六角”之一)作试点,按照规划图建造标准楼房。新楼房既整齐划一、美观大方,又有美丽的农村风貌。建房规划规定,有1个儿子的农户只能造两楼两底,后面接1间厨房;有2个儿子的农户可造四楼四底,后面接2间厨房。楼房的间宽规定为3.6米、3.8米、4米3种。每幢楼房的进深为12米,场地进深6米(其中1米走路)。

1988年,吴湾有40户村民建楼房120间,面积3500平方米。


1989年,龙泾村有70户村民建房420间,其中平房10间,楼房410间,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


1990年始,建房数量逐年减少,但其结构形式较前有所改观,外墙用水泥粉刷,有的嵌石子;室内布局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有了统计数据,以下表格可以忽略)

至2000年,龙泾村总计有410户村民建楼房2050间,面积74000平方米;10户村民建平房50间,面积1000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49.6平方米。吴湾村总计有197户村民建楼房1096间,面积34500平方米;42户村民建平房108间,面积2090平方米。人均住房42平方米。


2013年,由于政府放宽政策,村民可以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建别墅。龙泾村有44户村民建别墅6358平方米。其中三组、十一组各有6户村民建造别墅,是龙泾之最。


2015年,龙泾村683户村民共有住房面积76268平方米,其中平房11412平方米,楼房58498平方米,别墅6358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36平方米。

(图表略)

二、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是为村民服务的场所,主要有行政村办公室、生产队公共用房等。


(一)行政村办公房


1958年,龙泾大队办公室在陈举人大厅西厢房里,面积24平方米;西厢房楼上是大队会议室。1968年,大队办公室迁至东厢房,面积24平方米;东厢房楼上是大队会议室。1976年,龙泾大队在龙泾西北造九楼九底楼房,面积1800平方米。大队办公室从陈举人大厅搬出,入驻九楼九底楼房。


1961年,火箭大队在吴家埭村建3间平房作大队办公室,面积72平方米,其中1间会计室,1间会议室,1间仓库。1982年后,吴湾大队(村)的办公室还在原址。


2008~2015年,龙泾村办公室租用莘塔卫生院龙泾分院平房,建筑面积有180平方米,房屋朝南,东面是大厅,西面是会议室,靠北分别有档案室、警务室、青年之家、妇女主任室、村主任室、民兵营长室等;靠南西侧是村会计室,往东有联队会计室、信访室、书记室等。正门朝南,两边有两棵碧绿的桂老树;门前有一块宽敞的水泥场地直达河滩,面积约120平方米。水泥场西南角是停车位,东南角是厕所。河滩上有围栏围住。西北角是龙泾村办公室的大门,两边挂着“党总支”和“村委会”的牌子。


(二)生产队办公房


龙泾大队(村)有17个生产队(村民小组),每个生产队都有1间约20平方米的会计室和1间20多平方米的仓库,会计室是社员开会、讨论的地方,在60~70年代的雨天又是社员做柴草农活的地方。


火箭大队(1981年11月更名吴湾大队)有11个生产队,每生产队均有生产队办公用房,有会计室和仓库,房屋是草房或瓦房,大小有40~60平方米。


三、公益建筑


(一)卫生室


1967年,龙泾大队、火箭大队各自建大队合作医疗站。1999年实行镇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龙泾村、吴湾村各自建卫生室。


2008年,龙泾村创建省级卫生村,龙泾村卫生室更名汾湖高新区龙泾村卫生服务站。


2014年,龙泾村卫生服务站易名为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龙泾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服务站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内设计划生育指导室、咨情室、消毒室、换药室、诊疗室、观察室和药房。


(二)幼儿园


龙泾幼儿园原来与龙泾老年活动中心并列,之间无隔,老人小孩混杂一起,既不利于环境卫生,又不利于幼儿园的安全安静的学习环境。2010~2015年,龙泾村投资1.88万元,建长65米、高2.07米的村幼儿园围栏,改善幼儿的学习、活动和休息的环境。


(三)老年服务中心


1.龙泾老年服务中心


2000年,龙泾村老年协会负责人陶德荣,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创办龙泾村老年活动中心。活动中心建筑面积160平方米,内设2间电视放映室,2间麻将室,1间开水供应室;有28英寸彩色电视机1台,麻将桌7只。


2007~2015年,老年服务中心易地原龙泾联办中学校区,有电视室48平方米,麻将室48平方米,乒乓室48平方米,管理室24平方米。设备有42英寸彩色电视机1台,VCD放映机1台,麻将桌7只,乒乓球台1只。


2.吴家埭老年服务中心


2006~2015年,龙泾村在吴家埭村创办老年活动中心,面积144平方米。内设电视放映室、活动室,备有40英寸彩电1台,VCD放映机1台。


(四)篮球场


发展体育活动,增强村民体质。2007年,龙泾村为提高本村青年篮球活动时效,特别是充分利用夜间开展锻炼,投资4.05万元,建灯光球场1片。2013年,龙泾村投资1.6万元,在老年活动室广场修筑了塑胶跑道。


(五)公共厕所


2008年,创建省级卫生村期间,龙泾村投资7.57万元,新建5座公共厕所。


2014~2015年,龙泾村投资3万元,新建2座公共厕所。


第二节 道路建设

新中国成立前,龙泾村道路逶迤狭窄高低不平,除极少数富裕人家门前有青砖或条石铺路外,其余均为泥路。通往市镇的道路借用稍宽的田岸,称为“大戗岸”,因走的人多不长杂草,俗称“白路”,雨天泥泞不堪,人们行走艰难。


60年代,人民公社成立后,各大队结合农田基本建设,整修村道,对狭小不平处加宽平整,迂迴曲折的取直改道,龙泾村道路略有改善。


70年代始,结合修筑机耕路和灌溉水渠,农村道路较有改善。


80年代,乡村工业逐渐兴起,农民陆续进厂,乡、村道路逐步开始铺填煤渣、砖块,后来大多数路面浇筑混凝土,路面一般宽1米左右,村庄道路较大改善。


20世纪末,随着经济的发展,乡道、村道四通八达,龙泾村道路全面改善。


2008年,村投资24万元,新建水泥路5条,长1900米,宽4米。


2009年,村投资24.14万元改造村道,总长4310米,宽1.5米。


2010年,新建水泥路2条,长1387米,宽6米。


2011年,新建水泥路3条,长823米,宽5米。


2013年1668米长的龙港路,宽由原来的16米拓宽为24米。


2014年,800米长的梅家路和250米长的石佛浜路,宽由原来的4米均拓宽为5米。


2015年,龙泾村筑康力路,长700米,宽5米;筑石佛浜村狭径港南岸接石佛浜路,长250米,宽5米。


一、市镇公路


1996年,莘塔至周庄的公路开始修筑,南起卖盐港西岑大桥西侧的莘金公路,沿龙泾、石佛浜两自然村的东部,往北直至昆山市周庄镇。1998年10月竣工,12月正式通车。莘周公路全程长4650米,路面宽7米。


二、镇村公路


镇村公路是通往周边村落和龙泾各自然村的汽车道,其中通往周边村落的有龙泾路、龙港路、吴湾线、周佛线4条;通往龙泾各自然村的有石佛浜路、梅家路、龙泾村路、瑞字路、任家湾路、港西路、王家浜东路、王家浜北路、康力路9条。


龙泾路西起张枝线向东至龙泾村兴龙桥连接莘周公路,2000年3月建,全程长1668米,水泥路面,宽30米。其中西卖盐港桥之西至张枝线长度1024米,为2005年5月新建;西卖盐港桥之东至龙泾村兴龙长644米,于2005年5月拓宽。


龙港路西自张枝线东侧港南小学,东至龙泾套闸,全长1668米,宽1.5米;2003年9月改建为宽16米的水泥公路。2013年进一步拓宽为24米,沥青路面。


周佛线自石佛浜村口向东连接周莘公路,2005年筑,长824.5米,宽5.5米,水泥路面。


吴湾线 自吴家埭至西卖盐港大桥,长1520米,宽1.4米,水泥路面,2002年6月,拓宽7米路基,宽4米,水泥路面。


石佛浜路自石佛浜至龙泾路,2005年筑,长250米,宽4米,2014年拓宽为5米,水泥路面。


梅家路自龙泾村南至龙港路,2008年筑,长800米,宽4米,2014年拓宽为5米,水泥路面。


龙泾村路自龙泾村委会所在地往北至龙泾路,2008年筑,长250米,宽4.5米,水泥路面。


瑞字路自龙泾瑞字角往南至龙港路,2011年筑,长300米,宽6米,水泥路面。


任家湾路自任家湾往西至吴家埭,2010年筑,长866米,宽5.5米,水泥路面。


港西路在任家湾港西的南北向路,2010年筑,长521米,宽5.5米,水泥路面。


王家浜东路自王家浜往东至龙泾港,2011年筑,长323米,宽5.5米,水泥路面。


王家浜北路自王家浜往北至窑墩,2011年筑,长200米,宽5.5米,水泥路面。


康力路自任家湾路往东过康力桥到石佛浜,2015年10月建,长700米,宽5米,水泥路面。


三、村道


村道是水泥路面的入户通道。为了改观农村面貎,改变那些“雨天出家门,烂泥溅一身”的落后状况,龙泾村党总支为民做实事、做好事,在龙泾、石佛浜、吴家埭、任家湾4个自然村修筑1.2~2米不等村道,通到每户村民的家门口。这样,既整洁了村庄,又便利了村民。至2014年,龙泾村共有村道长6675米。


龙泾村村道总长4445米,路面宽1.2米,水泥路面。


石佛浜村道总长1038米,路面宽1.2~2米,水泥路面。


吴家埭村道总长527米,路面宽1.5米,水泥路面。


任家湾村道总长665米,路面宽1.2米,水泥路面。


第三节 桥梁

龙泾地处水网地带,河港多,桥梁亦多。60年代,为村民出入方便,在小河上建造简易便桥;80年代后,龙泾村桥梁陆续兴建;至2015年,龙泾村有桥梁27座,其中公路桥5座,各自然村农用桥22座。


一、公路桥


吴湾桥位于吴湾线北,水泥平桥,2009年改建,长25米,宽6米。


龙港桥位于龙港路东,水泥平桥,2000年建,2015年扩建,长30米,宽32米。


兴龙桥位于龙泾路东,水泥平桥,2000年建,长6米,宽8米


西卖盐港桥位于龙泾路中,水泥拱桥,2000年建,10米空心板桥面,花板桥栏,长51米,宽7.6米。


麻字桥位于麻字港,水泥平桥,2011年建,长25米,宽6米。


二、各自然村农用桥


王家浜桥位于龙泾王家浜,水泥平桥,1972年建,长10米,宽3米。


沈家浜桥位于龙泾沈家浜,水泥拱桥,1968年建,长15米,宽2米。


鸟浜桥位于鸟浜,水泥平桥1980年建,长6米,宽2米。


龙玘桥位于龙泾玘字圩与干家角间,初建于1901年,石板桥,跨径长8米,东西石级各3米,宽1.8米;1978年改建,水泥平桥,长15米,宽2米。


望塔桥位于龙泾瑞字港,水泥拱桥,1980年建,长15米,宽3米。


聚龙桥位于龙泾三角场南,吴江市聚力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开林出资,于2014年建造,水泥平桥,长20米,宽3.5米。


龙泾港桥位于龙泾港北,2014年10月建,水泥平桥,长26米,宽4米。


无名桥位于龙泾港北,1982年建,水泥拱桥,长36米,宽1.2米。


前浜平桥位于前浜,1975年建,简易水泥桥,长10米,宽2米。


后浜平桥位于龙泾后浜,1975年建,简易水泥桥,长12米,宽1.2米。


石佛浜桥位于小圩港,水泥平桥,2012年建,长20米,宽4.5米。


狭径港桥位于石佛浜狭径港,水泥平桥,1976年建,长15米,宽2.5米。


小圩桥位于石佛浜小圩与港南间,水泥平桥,1976年建,长10米,宽2米。


小圩新桥(塞字港桥)位于石佛浜小圩港南端,水泥平板桥,2015年建,长20米,宽5米。


东港桥横跨于任家湾港南与港北之间(门前港),水泥拱桥,1977年建,长30米,宽3.5米。


任家湾桥位于任家湾西港,水泥平桥,2010年建,长15米,桥面宽5米。


西卖盐港桥(北)水泥平桥,位于西卖盐港任家湾段,2015年建,长35米,宽6米。


吴家埭桥位于吴家埭埭上港中端,水泥拱桥,1976年建,长25米,宽3米。2008年改建,水泥平桥,长15米,宽3.5米。


麻字小桥位于麻字港,1978年建,水泥拱桥,长16米,宽2米。


牛字桥位于吴家埭牛字港,水泥平板桥,2015年建,长20米,宽4.5米。


七字港桥位于吴家埭七字港,1985年建,水泥拱桥,长20米,宽3米;2015年改建水泥平桥,长20米,宽4米。


康力桥位于西卖盐港任家湾处,2015年10月建,水泥平桥,长30米,宽8米。


第四节 驳岸

新中国成立前,龙泾村驳岸极少,仅是村里富裕人家住宅及寺庙、祠堂门前的河埠筑有石驳岸。新中国成立后,龙泾村结合血吸虫病防治也筑起石驳岸。


1976~1997年,在防洪抗灾工程中,龙泾修建护堤长2063米,其中石驳岸850米(白蚬湖300米、北白蚬550米);水泥驳岸1213米(北联圩800米、北塔荡413米)。

20世纪末,村民生活富裕了,手里有钱了,有部分村民在屋前屋后的沿河滩构筑石驳岸或砖驳岸。据不完全统计,全村构筑砖、石驳岸4500米。


2012年,龙泾村陈家角筑水泥驳岸750米。2015年,石佛浜港南、小圩筑水泥驳岸600米;是年,任家湾西市河筑水泥驳岸800米。


第五节 公用设施

一、供电


民国时期,龙泾、石佛浜、吴家埭、任家湾无电力设备,农田排灌依靠人力、牛力和风力,农民照明用油灯和蜡烛。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提出“种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的口号,意思是用拖拉机和电力解决农村的种田和照明问题。


60年代初,龙泾、火箭大队陆续建起电力灌溉机房,电力只用于农田排灌,社员照明仍无法解决。


70年代后期,由于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供应量不断增加,基本解决农村的用电问题,实现“种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的梦想。


1999年8月,吴江供电局莘塔供电所架起5条供电线路:镇西线、塔镇线、别墅线、南泽线、荡东线。龙泾村由南泽线、荡东线两条线路供电;吴湾村由南泽线供电。


2007年,龙泾村投资12.5万元,改造村内低压电力线,使村民用电更安全。


2015年,龙泾、石佛浜有14台变压器,其中100千伏安1台,160千伏安1台,200千伏安3台,250千伏安8台,315千伏安1台,总容量3175千伏安。吴家埭、任家湾有5台变压器,其中160千伏安1台,200千伏安2台,250千伏安2台,总容量1060千伏安。


二、供水


90年代前,龙泾村、吴湾村的村民,饮水、用水都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河水,但很不卫生,特别是血吸虫病的人多。


1993年,龙泾村为了村民的身体健康,安全用水、用卫生水,投资10万元,在庙潭子自建自来水厂1座,自来水管通达每家每户。配备2名管理人员,日产自来水200吨,供1400人饮用。


1994年,吴湾村为民造福,投资8万元,在任家湾东的西卖盐港建自来水厂1座,自来水管通达每户人家。配备1名管理人员,日产自来水150吨,供725人饮用。


1998年,龙泾、吴湾两村改水基本完毕,龙泾村524户1632人,改水受益1616人,受益率99.02%;吴湾村386户895人,改水受益884人,受益率98.77%。村民饮用的自来水经吴江市卫生防疫站检测,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


2008年,龙泾村616户村民改自来水,改水率100%。


2009年,龙泾、吴湾撤并成新龙泾村后,村投资37.17万元,村民出资15.14万元,对774户村民进行自来水改造。水源由吴江华衍水务供给的太湖水,从此,龙泾村民饮用清澈卫生的太湖水。


三、改厕


2008年,龙泾村在创建江苏省卫生村时,改造各家厕所。全村616户村民中有590户改造厕所,改厕率95.8%。

(改厕情况统计表略)


第六节 环境保护

一、环境污染


新中国成立初,龙泾村的生态环境污染主要是村民在河里倒马桶和乱倒生活垃圾。


60年代起,农田病虫害防治大规模使用有机磷农药,如“六六六粉”“甲基1605”等,这些农药毒性强、分解慢,污染水环境。


80年代起,村办企业兴起,龙泾、吴湾建起土窑墩,严重污染大气环境。龙泾标牌厂创办,生产时直接排放酸碱污水,严重污染水环境。


1985年起,村民大量的网箱、围网养鱼,筑簖捕鱼,严重污染水环境。


20世纪末,村民大量焚烧菜柴麦秸,严重污染大气环境。


二、环境污染治理


(一)水污染治理


2007年起,龙泾标牌厂的污水排放在龙泾村的监管下,进行妥善处理:先将污水排放至自己建造的污水集中池,一段时间后由外来污水处理公司上门运送出去,由公司处理,解决了废水的水污染。


2007年,龙泾村组织河道保洁队,打捞河道垃圾,保持河道清洁。


2013年,龙泾村拆除网箱258只,拆除围网177米,拆除网栏699米。基本解决了水污染。


2014年,龙泾村清除了网箱养殖,解决了围网、栏网捕捞,彻底改善水生态环境。


(二)大气污染治理


1991年5月,制坯业叫停,土窑墩相继停产,解决烧窑产生的大气污染。


2012年,吴江市政府针对当前部分镇街出现田间焚烧秸秆的情况,发出“秸秆还田、禁止焚烧”的通知,彻底解决焚烧秸秆而产生的大气汚染。


三、环境保护长效管理


2007年,龙泾村在创建省卫生村过程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和治理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的条例,制订龙泾村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措施。


(一)基础设施


龙泾村有村委会、龙泾路、石佛浜自然村、任家湾和吴家埭自然村等4所垃圾收集房,有垃圾清运车9辆,有垃圾桶750只。


(二)环境保护保洁队伍


龙泾村建立地面保洁和河道保洁两支队伍。地面保洁员有沈卫根、张爱英、孙永华、吴小弟等10名工人,河道保洁员有干连珠、陈阿玉、王其民、吴金林等7名工人。负责清理地面、河道卫生工作。


(三)环境保护长效管理领导小组


龙泾村环境保护长效管理领导小组组长郑云林,副组长沈忠英、陶啸天,组员徐林华、郑方英、李冬雷、徐毅惠等9人,全面领导龙泾村环境保护工作。


(四)环境保护长效管理监督检查组织


龙泾村成立环境保护长效管理监督检査组,组长沈忠英,副组长郑云林,组员徐林华等7人,负责监督检查龙泾村环境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的规定,龙泾村设卫生长效管理村民监督小组,监督员李惠生、凌桂宝、朱三兴、朱志荣等10人,协助村监督检查组工作。


(五)环境保护长效管理考核制度


考核方法每月不定期检查,每季度考核1次。


考核内容卫生保洁员考核垃圾日产日清、道路整洁两旁无杂草、无白色垃圾、公厕清扫、定期消毒、大环境整洁等内容;河道保洁员考核无漂浮物、河边无杂草、无白色垃圾、河面大环境整洁等内容。


(六)考核奖励制度


考核奖励每年举行,设一等奖1名,奖金500元,二等奖1名,奖金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