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私塾

清咸丰、同治年间,龙泾村陈宅有家塾。同治六年(1867年)得中丁卯科举人的陈麟从小就读于家塾,接受教育。私塾的学童一般从识方块字开始,然后读《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千字文》等。学生以朗读、背诵课文为主,辅以临帖、写字、珠算、画画等。塾师对学生管束较严。民国4年(1915年),地方按《整理私塾规程》考核塾师,取缔不合格者,合格者发给塾师许可状;按规定使用新式小学课本,改良教学方法。


新中国成立初,人民政府允许私塾存在,规定须向政府登记,接受当地中心校业务辅导,使用统一的小学课本。1950年,县教育科明令各私塾填写“苏南私塾概况调查表”,开始接受中心小学辅导。 私塾开设国语、算术、常识、体育、音乐、时事、土改等课程。教学方式以课本为主,时事、土改教材由所在辅导区印发给各私塾,统一使用。每周上课6天,每天6节课,每节课45~60分钟。

1951~1952学年,私塾不断增加,龙泾乡中心小学辅导全乡私塾26所,学生668人。其中有塾师赵鸿年任教的吴家埭私塾,塾师朱仲钧任教的任家湾私塾,塾师杨能任教的石佛浜私塾等。


1954年9月开始,有的私塾转为民办学校,有的私塾转为公办学校。是年,龙泾乡中心小学辅导区转5所私塾。1955年11月,转5所私塾。1956年9月,转2所私塾;是年12月,又转1所私塾。至此,龙泾乡私塾全部转毕。


第二节 幼儿教育

民国时期,龙泾有幼儿生入学,幼儿班附设于小学。民国36年(1947年)龙泾村的幼儿就读于周庄乡第五国民学校,校址在龙泾自然村,幼儿教师由该国民学校的教师兼任。


新中国成立后,龙泾的幼儿班仍附设于小学。1951年9月,龙泾乡幼儿生58人。1956年9月,龙泾乡幼儿生252人。1958年上半年,龙泾乡有幼儿生719人,其中在公办班入学的幼儿224人,在民办班入学的幼儿495人,教师由村小教师兼任。


1958年9月,区划变化,龙泾乡撤销建制,原乡政府驻地龙泾村及邻近8个自然村(石佛浜、陈家湾、沈家浜、南庄、大港、角字、女字、徐鸭湾)组建成莘塔公社龙泾大队。大队的生产队办起幼儿班,主要在农村大忙期间照管孩子。是年,龙泾大队有幼儿班11个,幼儿235人,管理人员36人。幼儿班纯属“领小囡”式,这类大队和生产队办的福利幼儿班到1961年全部停办。


70年代,龙泾、火箭大队开设幼儿园,年入学幼儿10~20人不等,配备教师1人。


80 年代始,龙泾、吴湾大队的自然村也逐渐开设幼儿园。1983年,龙泾大队有龙泾幼儿园(班)幼儿26人,教师陈秀红;石佛浜幼儿园(班),幼儿11人,教师殷美桃;瑞字幼儿园(班),幼儿22人,教师陈其妹。吴湾大队有吴家埭幼儿园(班),幼儿22人,教师周建珍;任家湾幼儿园(班),有幼儿10人,教师陶菊英。这些幼儿园(班)主要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


1990年,龙泾、吴湾的村级幼儿班由乡妇联、村党支部联合管理。村上负责幼儿班经费和教师工资;接受中心小学幼儿园的业务指导。幼儿班对幼儿主要进行养成教育,也教儿歌,教简单的识数。是年,龙泾幼儿园有班级2个,儿童39人,其中大班18人,小班21人,教师2人;吴湾幼儿园有班级1个,儿童30人,教师1人。


1994年,龙泾、吴湾的村级幼儿班由镇教育管理委员会(简称教管会)管理,教管会对村级幼儿班进行统筹规划、统一收费、统筹教师工资、建立教师养老保险机制等。


2000年,吴湾幼儿园并入龙泾幼儿园。


2001年9月,龙泾幼儿园校舍达标,幼儿教师通过培训、函授等多种途径,师资达标。幼儿园增添设备,开启电化教学。


2005年,龙泾小学撤校,龙泾小学的校舍由龙泾幼儿园使用。龙泾幼儿园校舍与设施更完善。


2009年,龙泾幼儿园的施教区扩大,港南、三好两个行政村的学龄幼儿入龙泾幼儿园学习。2010年,东联行政村的学龄幼儿也入龙泾幼儿园学习。


2015年,龙泾幼儿园是一所达标的幼儿园。校园内洁净,布置得体。一楼有标准教室3个,二楼有相对应的幼儿午睡室3个,上下各有卫生设施。有食堂2个,确保幼儿的午餐和点心。孩子们的课桌、小椅子、小床、床上用品整齐划一。教学设施齐全,电化教学到位。活动场地120余平方米,活动设施完好。幼儿教师与孩子时刻在一起,实行驻室办公。


第三节 小学教育

一、概况


民国34年(1945年)11月,龙泾村开始有初级小学。


民国38年(1949年)5月5日,芦墟区解放,人民政府将公立学校“全部接收,维持现状”,对私立学校和私塾实行登记立案,要求各校采用新教材,取消学校的训育制度和公民课。教师定期开会学习,接受中心校领导与管理。1949年秋,龙泾国民学校属芦墟区周庄乡中心国民学校管理。


1950年秋,龙泾乡有公办小学10所,民办小学1所。班级14个,学生442人,教职工15人。1951年,龙泾小学成为龙泾乡的中心校,称龙泾中心小学。开始肩负中心校职能。全乡开设国语、算术、常识、唱歌、手工、体育等科目。


1956年秋,龙泾中心小学辅导区管理龙泾、元北两乡的22所学校。其中公办小学有:龙泾、江泽、南庄、吴家埭、三家村、陈家湾、树巷上、许庄、西舍、东渚等10所。


1958年3月,龙泾中心小学辅导区有学校37所,学生1962人,教师46人。7月,龙泾乡撤并。9月,龙泾中心小学成为莘塔公社中心校下属的龙泾片的辅导校。

1964年,龙泾、火箭两大队为制止流生现象,把学校办到学生家门口,创建耕读小学。龙泾耕读小学有学生36人,石佛浜耕读小学有学生22人,吴家埭耕读小学有学生7人,任家湾耕读小学有学生14人。有效地抑制流生,减少少年文盲的产生。


1977年,龙泾大队有小学校3所:龙泾小学,班级6个,学生221人,教师8人;石佛浜初级小学,班级1个,学生30人,教师1人;瑞字初级小学,班级1个,学生40人,教师1人。火箭大队有小学校2所:吴家埭小学,班级3个,学生97人,教师4人;任家湾初级小学,班级2个,学生57人,教师2人。


1980年,龙泾大队有3所学校,共有班级6个,学生250人,教师9人;火箭大队有2所学校,共有班级3个,学生107人,教师3人。


1981年,瑞字初级小学撤校,并入龙泾小学。1984年,石佛浜初级小学撤校,并入龙泾小学。1986年,任家湾初级小学撤校,并入吴家埭小学。是年,吴家埭小学改称吴湾小学。


2003年,吴湾小学撤校,学生分流到龙泾小学、江泽小学。2005年,龙泾小学撤校,师生进入莘塔中心小学。


二、学校选介


(一) 龙泾小学


民国34年(1945年)11月,龙泾小学创办,初名周南乡龙泾初级小学校。单班三复式教学,学生28人,教师1人。


民国36年(1947年),学校是所单班四复式初级小学,开始招幼儿入学,学生53人,教师1人。


民国37年(1948年),校名为周庄乡龙泾国民学校,是五复式单班初级小学,学生52人,教师1人。学校主要开设国文、算术、手工、唱歌、体育等。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龙泾国民学校由人民政府接管,是四复式单班初级小学,学生21人,教师1人。


1950年9月,龙泾国民学校改名为龙泾乡龙泾中心小学校。学校设在龙泾村陈举人大厅,校舍面积264平方米,操场面积77平方米、生产园地22平方米。学校是所两班六学级的完全小学,学生62人,其中男生59人、女生3人,教师2人。


1951年,龙泾中心小学开始肩负中心校职能,管理全乡18所公民办小学和私塾小学。


1958年上半年,龙泾中心小学管理全乡学校37所,学生1982人,教师46人。中低年级的主要课程是语文、算术、体育、唱歌、图画、周会,高年级开设语文、算术、自然、地理、历史、体育、唱歌、图画、周会。三年级起开始教学珠算,每周一节。各年级还开设生产劳动课。7月,龙泾乡撤并。9月,龙泾中心校改称龙泾小学,接受莘塔中心小学管理。龙泾小学为龙泾片的辅导校,协助中心校管理、辅导龙泾片的小学。学校有班级3个,学生115人,教师4人。


60年代初,龙泾小学施教区学龄儿童219人,入学86人,普及率39.3%。1964年7月15日,龙泾耕读小学的试办,使36名学龄儿童重获学习机会,使龙泾小学的普及率上升到73.5%。


1977年,龙泾小学有班级6个,学生221人,教师8人。1978年,龙泾小学评为苏州地区教育战线先进集体。


1983年,龙泾小学抓“四率”,1983~1984年,学校应入学生168人,已入学167人,入学率99.4%;学校年初学生数214人,期末数211人,巩固率98.6%;应毕业50人,实际毕业50人,毕业率100%;12~15岁不在校152人,非文盲人数151人,普及率99.3%。1991年,龙泾小学普及初等教育的四率均为100%。


1992年11月,与龙泾小学一墙之隔的龙泾中学撤校,龙泾中学校舍归龙泾小学使用。1993年秋季,学校执行国家教委颁发的课程安排,设思想品德、语文、数学、社会、自然、体育、美术、劳动、音乐等学科。1999年4月,龙泾小学成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达标学校。


2001年9月,龙泾小学校舍面积1260平方米,有学生297人,教职员工15人。 其中专任教师13人,服务区半径3.5公里,覆盖人口6000人。


2004年,随着农村公交车村村通,村校不断撤并,龙泾小学的施教区不断扩大,龙泾小学学生数、教师数都创历史新高。


2005年7月,龙泾小学撤校。学生341人,教职员工16人,并入莘塔中心小学。


龙泾小学历任校长(负责人):


王绍基,民国35~37年(1946~1948年);陈靖华,民国37~38年(1948~1949年);张公鉴(1949~1950年),朱文明(1950~1958年),孙景贤(1958~1960年),江培成(1960~1961年),夏怡春(1961~1964年),屠吉祥(1965~1967年),唐云海(1967~1968年),陈浩坤(1969~1971年),黄景一(1972~1973年),顾雷声(1974~1991年),陈更新(1991~1998年),朱四新(1999年至2005年7月)。


(二)吴家埭小学


1950 年2月,由吴家埭的郑焕良创建、张谷诒为塾师的吴家埭私塾有学生12人。该私塾是吴家埭小学的前身。


1954年9月,吴家埭私塾转为公办学校,校名为龙泾乡吴家埭小学,是所单班初级小学。龙泾中心校安排公办教师赵鸿年任教,并为学校负责人。


1964年,吴家埭小学流生现象控制得较好,村干部与教师开办耕读小学,使流失在校外的7名学生重新得到读书机会。


1977年,吴家埭小学在公社教革组领导下,抓知识质量,开展听课活动。是年,吴家埭小学班级3个,学生97人,教师4人。


1983年起,吴家埭小学抓“四率”,1983~1984年,学校的入学率98. 7%,巩固率97.7%,毕业率93.8%,普及率100%。1984年起,吴家埭小学的“四率”一直达到100%。


1986年,任家湾小学并入吴家埭小学,吴家埭小学改称吴湾小学。学校占地面积670平方米,建筑面积172.8平方米。


1993年,吴湾小学施教区6~12周岁的学龄人数69人,其中42人在外求学。学校在校学生29人,其中非施教区的借读生2人。是年,班级2个。教师2人,均为小学一级职称的专任教师。1997年,学校占地面积848.8平方米,建筑面积179.5平方米,操场面积640平方米。学校除教室、办公室外,还有实验室、图书室,学校藏书570册。学校负责人王冠荣。


2003年,吴湾小学撤校。学生就近入学,或上江泽小学,或上龙泾小学。


第四节 中等教育

1964年12月24日,龙泾联办中学创办。学校由龙泾、火箭、联盟、港士、新丰、三家村、卫星、友好、新庄等9个大队联合办学。初名龙泾农业中学,校址龙泾村。学校有班级1个,学生44人,教员2人。1965~1966年,学校有班级2个,初一学生47人、初二学生44人,共91人,教师5人。


1968年,学校改称龙泾初级中学(龙泾初中)。学校开设语文、数学、农业基础知识、革命文艺、军体等课。学校建校办农场,有农田4.5亩,农场与龙泾大队挂钩,由老农传授生产知识与技术,指导农场的种植。


1979年7月,龙泾初中有4个班级,其中初一年级2个班,学生109人,初二年级2个班,学生92人;教职工10人。学校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校舍面积357平方米。学校开设政治、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农业常识、历史、地理、劳动等课程,初二年级增设物理课。9月,初中学制恢复为三年,学校对初二学生分流,一部分学生发给初中两年制毕业文凭后离校,一部分学生升入莘塔中学读初三。


1980年,龙泾初中开始由莘塔中学管辖。学校有5个班级,其中初一、初二年级各2个班、初三年级1个班。学生245人,教职工12人。1981年9月,学校改称龙泾联办中学(龙泾联中)。1983年,学校建教学楼221平方米。


1985年,龙泾联中有班级4个,学生220人,教师16人,其中公办教师7人、民办教师9人。是年,龙泾联中的民办教师取消工分制,全部实行工资制。


1986年,龙泾联中执行《江苏省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学校开设政治、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技术课。初二年级增设物理课。1988年,龙泾联中建教学楼435平方米。


1990年,中小学建围墙,将中学与小学分成两个独立的教学区。


1992年11月,龙泾联中撤校,并入莘塔中学。


学校历任校长(负责人):杨祖恒(1964.12~1965.8,1966.3~1968.8),顾雷声(1965.9~1966.3,1968.9~1971.4),王冠荣(1971.5~1981.8),陈根生(1981.~1992.11)。


第五节 业余教育

1950年,龙泾乡在芦墟区扫盲辅导员指导下,开展扫盲工作,大办冬学。各村挑选阶级成分好、有一定文化的人当扫盲群众教师。土改工作队和农会发动村民诉不识字的苦,利用冬闲组织农民学习文化,进行识字教育。是年,冬学逐渐转为常年民校,全乡有常年民校5所,学员218人。1952年冬,在扫盲班推广速成识字法,取得较好效果。1956年初,龙泾乡有文盲2500人,其中干部文盲25人;半文盲500人,其中干部半文盲10人。参加学习后,年底脱盲516人,其中干部脱盲15人;1957年,脱盲992人,其中干部脱盲10人;1958年,脱盲1105人,其中干部脱盲10人。通过3年不懈扫盲,脱盲率为87.1%


1960年后,扫盲工作转入低谷,民校陆续停办,由于后续的巩固工作不力,出现文盲现象的反复,青少年中也有新文盲出现。1964年,扫盲工作重新放到议事日程,扫盲气氛重新浓厚起来,龙泾村、吴湾村又开办识字班和小学高级班。1965年,任家湾民校被评为吴江县农村业余教育先进集体。龙泾大队石佛浜村陈川根评为吴江县优秀群众教师,获吴江县人民政府、吴江县教育局表彰。


1975年,龙泾大队有文盲218人,其中青少年文盲88人、壮年文盲130人;火箭大队有文盲160人,其中青少年文盲50人、壮年文盲110人.。两个大队已入学人数分别为55人、50人,入学率分别为25.2%和31.3%。通过不间断地扫盲,至1978年5月,龙泾大队扫除青少年文盲30人,扫除壮年文盲69人;火箭大队扫除青少年文盲18人,扫除壮年文盲55人。尔后,龙泾大队、火箭大队民校进一步抓紧扫盲和脱盲巩固工作。


1982年,龙泾大队12周岁以上1453人,其中文盲、半文盲181人,非文盲率88.2%。;吴湾大队12周岁以上943人,其中文盲、半文盲137人,非文盲率85.5%。


1990年,根据莘塔乡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龙泾、吴湾村青壮年人口中出现脱盲后的反复,又有新文盲产生。1991年3月25日,乡政府发文《关于扫除农村剩余文盲的通知》,成立乡扫盲工作领导小组,由费通真任组长,负责全乡扫盲工作;乡成教中心全面负责扫盲的具体工作,乡中心小学负责组织村小教师投入扫盲工作;各村民委员会指定专人负责扫盲工作,各单位对扫盲对象进行逐个跟踪,直至脱盲。至1992年,全乡15~40周岁人口10522人,其中文盲人数978人,全乡非文盲率90.7%。龙泾村通过多种形式的扫盲教学,非文盲率上升至95.2%、吴湾村非文盲率上升至96.1%。


1993年始,龙泾吴湾两村将扫盲工作提升到提高学历的层面上,在巩固扫盲成果,抑制文盲反复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历,青壮年,特别是党团员、村干部踊跃参加公社举办的各类专业学习班和学历班,提高文化素质。


至2015年,龙泾村非文盲率上升至98%。村级干部的学历普遍提高,干部中大专学历者3人,本科学历者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