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龙泾的最早人口数据是民国23年(1934年),石龙乡(龙泾、石佛浜、长浜3个自然村)有13闾60邻299户1141人。但未见龙泾、石佛浜的单独数据;三多乡(含吴家埭、任家湾、张家浜、枝黄浜4个自然村)有9闾47邻239户940人。也未见吴家埭、任家湾的单独数据。日军侵华时的大屠杀,使龙泾地区人口锐减。
新中国成立后,龙泾人口自然增长幅度较大,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影响不大。三年困难时期龙泾人口出现负增长。1963~1971年,是龙泾人口自然增长的高峰期。1972年后,实施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开始有所控制。80年代开始,人口出生率基本稳定。至2001年,龙泾村人口出生率处于低生育状态,至2015年,龙泾人口的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生育诸方面都发生很大变化。
第一节 人口总量及变动
一、人口总量
民国38年(1949年)5月,龙泾解放,属芦墟区管辖。1953年,龙泾小乡总户数1524户,总人口5506人。
1956年3月,并区并乡。元北乡并入龙泾乡。新的龙泾乡规模为中乡。年末,总户数2726户,其中农村户口2679户,市镇户口47户;全乡总人口10402人,其中农村人口10241人,市镇人口161人。
1957年10月,撤区并大乡。蚬南、龙泾两乡合并为龙泾大乡。年底龙泾乡总户数4650户,其中农村户口4611户,市镇户口39户;全乡总人口17161人,其中农村人口17072人,市镇人口89人。
1958年7月,撤销龙泾乡,划入莘塔乡。9月,成立莘塔人民公社,龙泾成为莘塔人民公社的一个建制大队。是年,龙泾大队辖陈家湾、沈家浜、南庄、大港上、角字、女字、徐鸭湾、石佛浜、龙泾9个自然村,652户,2363人。
1961年5月,吴家埭、任家湾从卫星大队划出,组建火箭大队,总户数270户,总人口728人。是年,龙泾大队辖龙泾、石佛浜2个自然村的9个生产队,总户数408户,总人数1258人。
1981年11月,火箭大队更名为吴湾大队,总户数284户,总人口1004人。
1983年,恢复乡村建制。龙泾大队改称龙泾村,总户数543户,总人口1834人;吴湾大队改称吴湾村,总户数284户,总人口988人
1994年,莘塔撤乡建镇,龙泾、吴湾为莘塔镇的建制村。是年,龙泾总户数661户、总人数1715人;吴湾总户数386户、总人数958人。
2003年,吴湾村与龙泾村合并,村名为龙泾村。是年,龙泾村总户数805户,总人数2216人。(统计表略)
二、人口变动
(一)自然变动
1949年10月至1957年,是龙泾人口增长第一个高峰期。当时社会安定,百姓安居,政府实行鼓励生育政策,人口发展呈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态势。1957年,龙泾乡出生679人,死亡161人,净增518人,增长率为30.2‰。
1958~1961年,是龙泾人口增长的低谷期。人民生活和健康水平下降,出生率低,死亡率高。1960年,全大队374户人家仅生育2孩,全大队死亡53人,人口负增长51人,人口增长率为-37.69‰。
1962年,龙泾、火箭(1961年建大队)人口有所回升。1963~1972年,是人口增长第二个高峰期。1963年,人口出生率大幅度提高,死亡率明显下降。10年中龙泾大队人口净增439人,火箭大队人口净增236人。
1973年起,龙泾、火箭人口自然增长逐年得到控制。1973~1982年,龙泾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在10.15‰左右,火箭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在11.93‰左右;1983~1993年,龙泾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在4.41‰左右,吴湾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在5.46‰左右;1994~2002年,龙泾、吴湾人口自然增长稳定在低生育水平,龙泾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平均在-3.71‰左右,吴湾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平均在-4.29‰左右。
(统计表略)
(二)机械变动
新中国成立初,龙泾乡人口机械变动不大。1956年,龙泾乡迁入120人,迁出105人,增15人,增长率1.44‰。
1959年,龙泾外出工作人数较多,人口机械变动较大。是年,仅支援大炼钢铁,人口迁出123人。
1962年,龙泾迁入44人,迁出5人,净增39人,人口机械增长31.08‰;火箭迁入8人,迁出2人,净增6人,人口机械增长8.1‰。1964年,龙泾接收插队、回乡青年两批:第一批5户8人,其中回乡4户7人;第二批8户11人,其中 回乡7户10人。使龙泾人口净增19人,人口机械增长14.49‰;火箭接收回乡人员3户3人,人口机械增长3.99‰。
1965~1982年的18年内,龙泾迁入人数314人、迁出人数348人,人口负增34人。火箭迁入人数113人、迁出人数143人,人口负增30人。
1983~2002年的20年内,龙泾迁入人数197人,迁出人数429人,人口负增232人。特别1997年,迁入4人,迁出66人,人口负增62人,负增率37.99‰。吴湾在这20年中,年平均人口负增率4.77‰。
2003年,吴湾、龙泾两村合并为龙泾村,2007~2014年的8年中,龙泾村迁入人数累计29人,迁出人数累计24人,人口机械增加5人。
第二节 人口分布及密度
1958年之前,龙泾曾为乡建制,经历小乡、中乡、大乡时期,地域人口分布较广。1958~2002年,龙泾村地域人口分布于龙泾、火箭(吴湾)两个大队(行政村);2003年始,龙泾行政村人口分布于龙泾、石佛浜、任家湾、吴家埭等4个自然村的28个村民小组。
一、人口分布
1955年,龙泾乡全乡农业人口分布在17个自然村:南庄、陈家浜、沈家浜、龙泾、石佛浜、任家湾、吴家埭、三家村、长浜、枝黄浜、张家浜、女字、角字、东头溪、徐野湾、大港上、江泽。常住人口2333人。
(统计表略)
二、人口密度
1957年,龙泾乡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81.67人。
1960~1969年,龙泾大队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355.09人,其中1969
年人口密度最高,每平方千米408.25人;火箭大队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294.92人,也是1969年人口密度最高,每平方千米321.85人。
1970~1979年,龙泾大队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447.88人,其中1978
年人口密度最高,每平方千米464.75人;火箭大队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347.37人,其中1979年人口密度最高,每平方千米362.59人。
1980~1989年,龙泾村人口平均密度每平方千米为453.80人,其中1982
年人口密度最高,每平方千米463人;吴湾村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363.26人,也是1982年人口密度最高,每平方千米370.74人。
1990~2002年,龙泾村人口平均密度每平方千米412.58人,其中2002年人口密度最低,每平方千米357.25人;吴湾村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336.87人,也是2002年人口密度最低,每平方千米287.41人。
2003年,吴湾、龙泾两村合并后,至2013年,龙泾村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21.95人。2014~2015年,龙泾村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18.36人。
第三节 人口结构
一、 性别构成
1953年7月,龙泾小乡总人口中男2732人,女2774人,性别比98.48(性别比:女为100)。1956年3月,龙泾中乡总人口中男5131人,女5271人,性别比97.34。1957年10月,龙泾大乡总人口中男8583人,女8578人,性别比100.06。1958年10月,龙泾大队时,总人口中男1169人,女1194人,性别比97.91。
60年代,龙泾性别比平均为101.58,火箭性别比平均为106.97。
70年代,龙泾性别比平均为100.46,火箭性别比平均为100.76。
80年代,龙泾性别比平均为98.79,吴湾性别比平均为103.09。
1990~2002年,龙泾村性别比平均为99.11,吴湾村性别比平均为101.10。
2003~2015年,龙泾性别比平均为99.42。
二、民族构成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龙泾、吴湾两大队的资料反映,龙泾人口的民族结构还是单一的汉族。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性增大,开始有外来人口,但民族结构还是单一汉族。
1990年,据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反映,吴湾村开始有少数民族,主要因婚嫁,在此定居下来。有壮族5人,占吴湾是年人口的4.98‰。
2000年,吴湾村有壮族8人,占吴湾村是年总人口的9.55‰。
至2015年,有4个少数民族13人在龙泾村定居,其中回族3人,土家族1人,畲族1人,壮族8人,少数民族人口占龙泾村人口的6.08‰。
三、年龄构成
1953年,龙泾小乡总人口5506人,1~17周岁的人口2062人,18岁以上人口3244人。
1958年9月,龙泾大队总人口2363人,其中10周岁以下有558人,11~15周岁有238人,16~50周岁有1017人,51周岁以上的有550人。
1964年,龙泾大队总人数1311人,其中1~14周岁489人,占总人口37.30%;15~59周岁764人,占总人口58.28%;60岁以上老人58人,占总人口4.32%。火箭大队总人数752人,其中1~14周岁282人,占总人口36.72%;15~59周岁445人,占总人口59.18%;60岁以上老人31人,占总人口4.12%。
1982年,龙泾大队龙泾大队总人数1852人,其中1~14周岁502人,占总人口27.11%;15~59周岁1194人,占总人口64.47%;60岁以上老人156人,占总人口8.43%。吴湾大队总人数984人,其中1~14周岁274人,占总人口27.85%;15~59周岁619人,占总人口62.91%;60岁以上老人91人,占总人口9.12%。
1990年,龙泾村总人数1785人,其中1~14周岁326人,占总人口18.27%;15~59周岁1280人,占总人口71.71%;60周岁以上老人179人,占总人口10.02%,最高龄89岁。吴湾村总人数984人,其中1~14周岁185人,占总人口18.80%;15~59周岁691人,占总人口70.22%;60周岁以上老人108人,占总人口10.98%,最高龄86岁。
2000年,龙泾村总人数1532人,其中1~14周岁240人,占总人口15.68%;15~59周岁1035人,占总人口67.56%;60周岁以上老人257人,占总人口16.76%,其中90岁以上寿星3人。吴湾村总人数838人,其中1~14周岁135人,占总人口16.11%;15~59周岁570人,占总人口68.02%;60周岁以上老人133人,占总人口15.87%,其中90岁以上寿星1人。
2015年,龙泾村总人数2129人,其中1~14周岁112人,占总人口5.26%;15~59周岁1478人,占总人口69.42%;60周岁以上老人539人,占总人口25.32%,其中90岁以上的寿星15人。
(统计表略)
四、文化构成
新中国成立前,龙泾村绝大部分村民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扫盲、办民校等途径,龙泾村民开始逐步摆脱文盲、半文盲状态,但还有801人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1958年,龙泾大队有文盲366人,文盲率15.49%。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人们无暇扫盲,致使文盲人数有所回升。
1964年,龙泾大队文盲人数740人,文盲率56.45%。其中7~12岁不在校的儿童有137人;不识字的人群中,13~40岁不识字的有352人。初识字的有60人,初小文化的225人,高小文化的73人,初中文化的34人,高中文化的3人,无高中以上学历者。火箭大队文盲人数402人,文盲率54.99%。其中7~12岁不在校的儿童有64人;不识字的人群中,13~40岁不识字的192人。初识字的有23人,初小文化的119人,高小文化的有68人,初中文化的有12人,无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者。
1982年,龙泾大队有681人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具有一定文化的958人,其中小学文化程度607人,初中文化程度298人,高中中文化程度53人。吴湾大队有357人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具有一定文化的有532人,其中小学文化298人,初中文化191人,高中文化43人。
1990年,龙泾村450人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具有一定文化的1203人,其中小学文化677人,初高中及中专文化520人,大专文化6人。无湾村285人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具有一定文化的622人,其中小学文化325人,初高中及中专文化295人,大专文化2人。
2000年,龙泾、吴湾两村文盲、半文盲分别为148人、81人,文盲、半文盲大多集中于60岁以上的老人,特别集中于高龄老人。青壮年中基本消灭文盲。学龄儿童全部入学,已控制新文盲产生。是年,龙泾、吴湾两村具有一定文化的分别为1310人、712人。龙泾村小学文化程度675人,具中学文化程度619人,具大专文化程度16人。吴湾村具小学文化368人,中学文化335人,大专文化9人。2000~2002年,龙泾、吴湾两村,学龄儿童入学率100%,青壮年在扫除文盲的同时,努力提升学历。
至2015年,龙泾村非文盲率98%,青壮年的学历普遍提高,村干部中有大专学历者4人,还有本科学历者1人。
五、职业构成
1958年底,龙泾大队劳动力670人,从事农业538人、饲养业3人、渔业2人、工业6人、交通运输1人、商业19人、文教6人、公共福利61人、大队生产队干部8人、支援钢铁18人、其他职业8人。
1963年,龙泾大队劳动力821人,从事农业788人、林牧渔8人、副业2人、文教卫生2人、社务行政管理6人。火箭大队劳动力332人,重视农业317人、副业10人、社办工业5人。
1977年,火箭大队劳动力589人,其中参加农业生产的530人、参加林牧副渔的59人。
1988年,龙泾、吴湾两村劳动力分别为1124人、701人。从事农业分别为553人、294人;副业分别为52人、68人;工业分别为292人、141人;运输邮电分别为151人、118人;建筑分别为32人、34人;商业饮食业分别为16人、10人;文教卫生分别为10人、11人;其他职业为18、23人。
2000年,龙泾、吴湾两村龙动力分别为998人、604人。从事农业分别为471人、233人;副业分别为46人、58人;工业分别为284人、149人;运输邮电分别为122人、90人;建筑分别为23人、24人;商业饮食业分别为26人、16人;文教卫生分别为10人、6人;其他职业分别为21、28人。
至2015年,龙泾村劳动力1495人,从事农业594人,副业98人,工业454人,交通运输邮电219人,建筑54人,商业饮食业31人,文教卫生18人,其他职业27人。
六、姓氏构成
据统计,至2015年12月止,龙泾村2129人中有79个姓氏。陈、朱、吴、沈、干、李等6个姓氏人数较多,在百人以上;50人以上的有9个姓氏;10人以上的有11个姓氏。下面以人数多少为序排列姓氏。
陈 朱 吴 沈 干 李 王 顾 孙 郑 戴 陶 姚 张 徐 杨 陆 潘 邱 殷 高 梅 任 周 凌 薛 许 柏 石 谢 邹 浦 曹 黄 丁 吕 金 蒋 蔡 韦 芦 柳 程 彭 钱 邓 叶 史 严 钟 唐 夏 寥 缪 屠 马 计 占 农 宋 庄 肖 豆 何 迮 刘 赵 茹 柴 涂 覃 管 韩 俞 胡 荀 褚 熊 桑
龙泾村姓氏有特点。用姓氏命名村名、小地名。4个自然村中任家湾、吴家埭两个自然村以姓氏命村名;龙泾自然村有九湾六角十三浜的小地名,九湾中的陶家湾、柏家湾、杨家湾、施家湾,六角中的陈家角、李家角、干家角、朱家角、沈家角,十三浜中的王家浜、沈家浜、柏家浜等也以姓氏命名。但现今自然村任家湾没有“任”姓,龙泾九湾中的施家湾没有“施”姓,这是历史变迁的结果。
龙泾村宗族群体有集中的倾向。任家湾自然村姓孙、郑、朱、吴的有107人,占自然村人口54.1%。吴家埭自然村姓吴、戴、郑、张的共255人,占自然村人口54.2%。龙泾自然村姓朱、陈、沈、干的共677人,占自然村人口60.1%。石佛浜自然村宗族群体集中的倾向更明显,村上姓陈、顾的有183人,占自然村人口70.3%。
龙泾村有外来姓氏迁居现象。占龙泾村姓氏总数50.6%的40个姓氏,人数仅61人,占龙泾村总人数2.9%。其中有6个姓氏各有3人,9个姓氏各有2人,25个姓氏各有1人,足见近年来,外来姓氏迁居龙泾村增多。
第四节 人口控制
一、计划生育管理
(一)常住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60年代后期,龙泾大队、火箭大队与公社其他大队一样开始宣传计划生育。
70年代,龙泾大队、火箭大队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宣传,全面推广药物、上环、结扎等避孕措施。1979年,公社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龙泾、火箭大队亦相应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大队妇女干部负责抓好计划生育工作。
80年代起,龙泾、火箭大队全面落实避孕措施;凡计划外怀孕,坚决实施补救办法;实行晚婚晚育,提倡生育一孩;在结婚登记时签订《计划生育合同》,核发“准生证”等措施加强计划生育管理。1987年,龙泾、吴湾大队根据《吴江县计划生育目标管理意见》,实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1989年起,明确将计划生育有关指标(人口出生率、计划内生育率、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晚婚率等)纳入村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
1992年5月,莘塔乡成立乡人口学校,龙泾、吴湾村相继成立村人口学校。人口学校将人口与计划生育教育纳入规范化轨道。1994年起,龙泾村、吴湾村按照镇领导意见,又将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险参加人数等纳入村干部的考核内容之一。1996年3月,莘塔镇人民政府发布《关于继续认真做好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险工作的通知》,龙泾、吴湾村的独生子女父母参加保险,解决养老之忧,确保人口计划顺利实施。至2002年,龙泾、吴湾村计划内生育率均100%。
至2015年,龙泾村无一例计划外生育。
(统计表略)
(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员开始流入。龙泾村外来妇女逐年增多,并以年轻者为主,为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关心、教育、管理,龙泾村对外来妇女进行《婚姻法》《计划生育条例》的教育及妇女卫生知识的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
2008年,龙泾村流入外来育龄妇女21人,2009年,外来育龄妇女22人。她们来自安徽、吉林、福建、四川、湖南、湖北、河南、广西等地。龙泾村对外来育龄妇女加强管理,不留“空白”。与出租屋房东签订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书,让出租屋房东参与对外来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的宣传、督促,形成齐抓共管。印发《2009年苏州市非户籍人口计划生育专项整治集中行动方案》的通知,建“苏州市非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卡”,办理花名册,建立服用避孕药具服务卡。
2010年,龙泾村流动人口呈上升趋势,其中育龄妇女77人,对已婚育龄妇女20人进行全程服务。辖区出租户内有育龄妇女35人,已婚育龄妇女11人给予全程服务。外来育龄妇女发卡10张,办独生子女证5人。
2012年,龙泾村流动人口继续呈上升趋势,育龄妇女161人,已婚育龄妇女新增40人。辖区内民营企业多,村里与民营企业主管部门签订计划生育合同。对已婚育龄妇女71人发卡46张,累计发卡进计算机数161人。实现全覆盖管理、全覆盖服务。
2003~2015年,流动人口中无一例计划外生育。
二、计划生育服务
1979年,龙泾、火箭大队遵循公社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规定,指定妇女主任会同卫生室医务人员一起,抓好本大队的计划生育服务和信息反馈工作。卫生室医务人员给已婚育龄妇女分送避孕针药和避孕用品,陪同已婚育龄妇女去公社卫生院上环、结扎;意外怀孕的妇女由卫生室医务人员和妇女主任一起陪同去公社卫生院人工流产或中期引产。
1983~1993年,龙泾已婚育龄妇女134人、吴湾128人得到长效针片发送服务,龙泾69人次、吴湾68人次得到避孕套服务。给龙泾188人实施结扎手术服务,其中为男性服务8人,为女性服务180人。给已婚育龄妇女放、取节育环服务1252人次。给意外怀孕实施人工流产服务218人次,其中中期引产服务17人。共计综合手术服务1658人次。给吴湾55人实施结扎手术服务,其中为男性服务18人,为女性服务37人。给已婚育龄妇女放、取节育环服务1108人次。给意外怀孕实施人工流产服务112人次,其中中期引产服务6人。共计综合手术服务1275人次。
1994年至2002年,龙泾已婚育龄妇女57人次、吴湾89人次得到施长效针片服务,龙泾72人次、吴湾42人次获得发放避孕套服务。龙泾680人得到实施结扎手术服务,已婚育龄妇女1668人次得到放、取节育环服务,意外怀孕妇女31人得到人工流产服务,共计综合手术服务2379人次。吴湾219人得到实施结扎手术服务,已婚育龄妇女1156人次得到放、取节育环服务。意外怀孕妇女22人得到人工流产服务,共计综合手术服务1397人次。
2003~2015年,龙泾村已婚育龄妇女8人得到实施结扎手术服务,已婚育龄妇女254人次得到放、取节育环服务,意外怀孕妇女37人得到人工流产服务,共计综合手术服务299人次。
三、晚婚 节育 优生优育
(一)晚婚
1971年起,莘塔公社根据吴江县革命委员会指示,宣传晚婚晚育政策。1973年,公社明确规定男方25周岁,女方23周岁为晚婚年龄,妇女24周岁以上生育为晚育。1979年,龙泾大队初婚女性15人,其中14人晚婚,晚婚率92%;火箭大队初婚女性8人,晚婚8人,晚婚率达100%。
1980~1988年,龙泾村女性初婚人数129人,其中晚婚41人,晚婚率31.78%;吴湾村女性初婚人数90人,其中晚婚41人,晚婚率45.56%。
1989年10月,吴江县人民政府规定按法定婚龄推迟3年以上结婚为晚婚,已婚育龄妇女24周岁以上或晚婚后生育第一孩的为晚育。龙泾、吴湾两村积极宣传晚婚、提倡晚育。1990年,龙泾村女性初婚的晚育率36.36%、吴湾村女性初婚的晚婚率57.40%。
1992年5月,龙泾、吴湾落实乡政府关于《关于计划生育政策及有关规定》文件,《规定》强调继续提倡和鼓励晚婚晚育。1992~2002年,龙泾村女性初婚人数127人,其中晚婚73人,晚婚率57.48%;吴湾村女性初婚人数60人,其中晚婚31人,晚婚率51.67%。
2003~2015年,龙泾村女性初婚人数81人,其中晚婚48人,晚婚率59.26%。
(二)节育
1973年,公社宣传一对夫妇只生2个孩子的“晚、稀、少”计划生育政策。1979年起,公社计划生育政策从“晚、稀、少”向“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的目标过度。是年,龙泾大队有17对夫妇领取独生子女证,吴湾大队有7对夫妇领取独生证。是年,龙泾大队新生儿19人,符合晚稀少出生的新生儿12人;吴湾大队新生儿15人,符合晚稀少出生的新生儿14人。
1980年,公社普遍推行“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各单位采取各种节育措施。是年,全公社节育率为87.02%。龙泾大队已婚育龄妇女272人中实施避孕措施的有264人,节育率97.06%;火箭大队已婚育龄妇女144人中实施避孕措施的有131人,节育率90.97%。1981年7月,县政府颁发《关于计划生育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鼓励晚婚晚育,奖励独生子女,限制无计划生育,明确照顾生两胎的对象。是年,全公社节育措施落实率89.44%,龙泾大队节育措施落实率达90.74%,吴湾大队节育措施落实率达89.33%。1982年8月,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施细则》,对超计划生育实行经济制裁和惩处做出明确规定,将照顾生育2个孩子的3种对象扩大为5种。是年,龙泾大队计划外生育1人,吴湾大队计划外生育3人。1984年起,莘塔乡执行江苏省照顾生育二孩的14条规定,是年,吴湾大队人口出生率1.02‰ ,龙泾大队人口出生率2.19‰。是年,龙泾、吴湾两村无计划外生育。
90年代,莘塔公社严格控制生育第二胎,如特殊情况,经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再生一个孩子。1990~2002年,龙泾、吴湾两村节育措施实施率100%。龙泾村节育率为96.31%,吴湾村节育率为95.98%。
(统计表略)
(三)优生优育
1958年,龙泾大队实施对“怀孕期妇女的工作调轻不调重,哺乳期妇女的工作调近不调远”的劳动卫生保护,以减少孕产妇得妇女病。
1981年,龙泾大队与火箭大队开始进行婚前健康检查。90年代,婚前健康检查走向制度化、常规化。1995年,龙泾村有22对初婚夫妇、吴湾村有7对初婚夫妇进行婚前健康检查,婚检率90%以上。
1996年4月,市卫生局制订《吴江市妇幼卫生事业“九五”计划》,龙泾、吴湾新婚妇女积极参加镇妇联、镇计生办举行的讲座,学习新婚卫生知识,听取优生优育宣讲;学习围产期卫生知识;孕妇定期到卫生院进行围产期检查。孕妇在住院分娩过程中,接受并注意产后卫生、产后活动、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等指导。尔后,按规定带婴幼儿定期去莘塔卫生院健康检查、预防接种等。
1997起,莘塔卫生院妇产科不再接产,龙泾、吴湾村的产妇大多数到吴江第一人民医院分娩。
至2015年,龙泾村妇联、计生协会对村上育龄妇女的关心全面化、执行政策制度化、生育管理人性化、确保育龄妇女优生优育的全面落实。
四、计划生育工作荣誉
1989-1990年度,凌桂宝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成绩显著,被评为吴江县计划生育先进个人,获得中共吴江县委员会、吴江县人民政府表彰。
1997年4月,沈忠英被评为苏州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获得中共苏州市委员会、苏州市人民政府表彰。
2003~2005年,郑方英连续3年被评为芦墟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获得芦墟镇人民政府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