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泾村地势平坦,荡漾河港交错,浜溇池潭遍布全村,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水充沛,为典型的江南水乡。由于临近东南沿海地区,夏秋时节常受台风侵袭,地处太湖下游,历史上频遭洪涝灾害。


第一节 地貌土地


一、地貌


龙泾村位于太湖平原,地势平坦,地面一般标高在3.0~4.2米(吴淞基面)之间,部分低田不足3.0米。属低洼圩平原类型。主要有瑞字圩、麻字圩、塞字圩、本字圩、七字圩、分北圩、分南圩、曾字圩、西畔圩、南仁圩、抗字圩、牛字圩、荡东圩、张字圩等圩。圩块四周筑成堤岸,以保持农作物所需的水位及抵御洪水和风浪的侵袭。圩块内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古代劳动人民依各圩所处方位、形状、大小修筑圩堤,将高低田隔开,并根据灌溉和排涝的需要,开挖各种沟渠。


1980年,龙泾大队有耕地面积2521.7亩,其中田面高程在3米以下604亩、3.1~3.5米508.7亩、3.6~4.0米518亩、4米以上的891亩。火箭大队有耕地面积1471.3亩,其中田面高程在3.1~3.5米的20亩、3.6~4.0米的320亩、4米以上的1131.3亩。


二、土壤


据1981年土地分类面积统计,龙泾大队有耕地面积2521.7亩,非耕地面积276.8亩,水域面积1072.3亩,围垦地138.8亩。火箭大队有耕地面积1471.3亩,非耕地面积138.6亩,水域面积710.9亩,围垦地面积426.4亩。龙泾、火箭大队境内成土母质,大多为湖泊沉积物。主要土壤有黄泥土、黄松土、乌黄土、灰底黄泥土、泥灰心青紫泥和青紫泥土6个土种。


(一)黄泥土


黄泥土成土母质为黄土状冲积物及湖积物。该土壤田面高程在2米左右,受黄土状母影响大,质地重壤至轻壤物理性偏粘,渗育层、淀积层发育良好,垂直节理明显。主要分布在高田或头墐田。


(二)青紫泥


土体颜色从上至下,由黄变青,以湖相沉积为主,上下质地比较均一,渗育层发育不良,30~70厘米内出现潜育层,主要分布在地形低的荡田圩区和圩心田。


(三)黄松土


黄松土一般分布在田面高程2.2~2.5米之间,比小粉土略低,比黄泥土略高,地带性分布强,供肥和保肥性能都很好,适宜种植稻麦。


(四)乌黄土


乌黄泥土分布在村庄附近,有机肥和生产水平高。耕作层下40厘米土壤发乌,团粒结构好,水、气协调,蓄肥、保肥、供肥性能良好,稻麦皆宜,是农作物的高产土壤。


(五)灰底黄泥土


灰底黄泥土以湖相为主沉积物,该土种上部剖面形态基本同黄泥土,质地较轻,为中壤至重壤,渗育层发育不及黄泥土好,但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黄泥土,后期农作物能稳长。


(六)泥灰心青紫泥


主要分布在地形较低的荡田圩区,土壤发育程度较差,该土种剖面特征,在50厘米内出现泥炭层,泥炭层以下即为黏质的潜育层。该土壤保肥力强,供肥能力差,土性冷,有效养分释放慢。


龙泾、火箭2个大队耕地土种以黄泥土为主,约占七到八成,黄松土约占一成左右,乌黄泥、灰底黄泥土、泥灰心青紫泥、青紫泥都很少,约占一成左右。


第二节 湖荡河港

龙泾湖荡连片、河港交错纵横,溇浜池潭散布其间。


湖荡、河港大多天然而成,多数岸线较平齐,河道岸滩(边坡)陡峭,湖荡的东南部岸滩向湖中心平缓伸展。许多小河浜溇是人工开挖的。据1980年统计,龙泾大队有港、浜13条,水面积160亩。火箭大队有港、浜7条,水面积275亩。


主要的湖荡河港有:杨湖潭、莼菜荡、任字潭、杨家荡、南菱荡湾、北菱荡湾、龙泾港、西畔港、庙潭子、东曹欠湖、北曹欠湖、东北曹欠湖、埭上港、南厅港等河港荡漾。水域面积1783.2亩。


一、湖荡


(一)杨湖潭


杨湖潭、又名杨湖渚、羊湖潭,位于龙泾村东南部,是龙泾村内荡,呈椭圆形,南北长,东西短,南面与龙泾套闸相通,西岸是龙泾自然村,北面经石佛浜村连接莼菜荡。湖泊面积160.1亩,底高程0.21米。


(二)莼菜荡


莼菜荡、位于石佛浜村东,东与三好村的长浜自然村相接,湖泊总面积105.8亩,湖底高程0.5米。其中龙泾村域内面积75.8亩。


(三)东曹欠湖


东曹欠湖位于龙泾村西北部,东靠任家湾自然村,西靠吴家埭自然村,北面是麻字圩,南临鸭头湾,湖底高程0.31米,水面积100亩。


(四)东北曹欠湖


位于龙泾村东北部,北与三好村的江泽自然村相连接,南连张字圩,西面连接麻字圩,东面连接小庙圩,湖底高程0.31米,水面积50亩。


(五)北曹欠湖


位于龙泾村北部,湖四周与村里的七字圩、麻字圩、室字圩、分北圩相连,湖底高程0.31米,水面积50亩左右。


(六)杨家荡


杨家荡位于龙泾村西南,总面积473亩,其中龙泾村域面积148亩,底高程0.12米(港南村域面积325亩)。


(七)任字潭


任字潭位于龙泾村西部,总面积400亩,其中属龙泾村域面积300亩,港南村域面积100亩。1971年2月被围垦为农田,种植水稻及养鱼。


(八)北菱荡湾


位于龙泾村西北部,北、南、东三面连接吴家埭自然村,西面连接七字圩、牛字圩,水面积30亩。


(九)南菱荡湾


位于吴家埭自然村,湖在吴家埭村中,水面积10亩。


(十)庙潭子


龙泾村有三个庙潭子,因旧时湖边都建有寺庙而得名。分别位于龙泾、吴家埭、任家湾3个自然村,龙泾、任家湾村庙潭子水面积各50亩,吴家埭村庙潭子水面积10亩。


二、河港


(一)龙泾港


龙泾港位于龙泾村西,全长600多米,宽15~20米,南北走向,北至庙圩上,南至野河湾。


(二)西畔港


西畔港(亦称西卖盐港)位于龙泾村西北部,南北走向,北至三好村的掘泥漾,南接龙泾港庙圩上,全长1000多米,河宽20~30米。


(三)埭上港


埭上港位于龙泾村西北部,流经吴家埭村,南北走向,北至七字圩,南至吴家埭村庙潭子,全长1000米,宽20~30米。


(四)南厅港


南厅港位于龙泾村北部,流经任家湾村,东西走向,东至东卖盐港,西至任家湾村庙潭子,全长400米,宽40米。


第三节 气候

龙泾村位于北纬31°线附近,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临近东南沿海,属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7℃,年平均日照2037小时,无霜期226天,年平均降水量1112毫米。春夏两季盛吹东南风,夏秋两季有热带气旋(俗称台风)影响,秋冬季节多偏北风,冬季常有冷空气甚至寒潮侵袭。


一、春季


人们习惯以月份划分四季。3~5月是春季,日平均气温10℃~22℃之间。早春是乍暖还寒时节,北方冷空气势力仍然较强,偶有寒潮、春雪等倒春寒,且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春季还是多阴雨和大雾多发的天气。1980年2月23日至3月31日连续阴雨36天。4月上旬开始断霜后,气温回升较快。1964年4月3日、14日,莘塔龙泾一带遭暴雨、大风、冰暴、龙巻风袭击。房屋、船棚、畜棚倒塌,农船、风车损坏,三麦、油菜减产三四成。1998年3月19日起,寒潮来临,气温下降,从18日平均气温15.4℃,22日气温下降至-1.4℃,春熟作物遭到冻害。5月份气温较高。3月份平均风速最大,风向多变;早春偏北风较多,3月下旬起直至春末,以东南风为主。


二、夏季


6~8月是夏季。气温逐渐升高,日平均气温一般高于22℃。一般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梅雨期,梅雨期的天数有长短,雨量有多少。如1983年53天、1991年58天。也有少数年份梅雨期很短,甚至“空梅”,如1958年、1978年。梅雨期间空气湿度大,平均梅雨量160毫米。梅雨期过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晴热。盛夏以东南风居多,上午转为南到西南风,午后风渐停,傍晚前后转为东南风,农民有早(晨)西(西南风)夜东南(风),必定好天公(天气晴朗)之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这种天气格局也在改变。夏季烈日炎炎,午后到上半夜时有雷阵雨,并伴有大风,间或遭遇台风侵袭,民国38年(1949年)7月24~25日,台风暴雨并降,历时一昼夜,水位急涨,农田被淹50%,数间房屋倒塌。1999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龙泾一带连续遭大暴雨袭击。最高水位达4.11米,幸好龙泾、吴湾2村都在北联圩包围内,才避免了大暴雨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农作物造成更大的损失。夏季常有连续35℃以上的高温天气,2012年夏季极端最高气温突破40℃。高温天气对人民的生产生活影响较大。


三、秋季


9~11月份为秋季。天气逐渐转凉,日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初秋有时还受台风影响,有时出现“秋老虎”高温天气。1962年9月6日,受九号台风侵袭,降雨量450毫米,是龙泾一带有史以来受台风侵袭的最大降雨量。低田受涝,稻禾淹顶。1995年9月上旬连续7天高温,9月7日最高气温达37℃。中秋10月秋高气爽,晴天居多。晚秋冷空气南下逐渐加强,气温下降较快。一般11月中旬出现初霜,季末有时出现冰冻。秋季风向逐渐转为偏北风为主,风力不太强,10月份平均风速最小,2.7米每秒。


四、冬季


12月至第二年2月为冬季。常受北方强冷空气侵袭,气温急剧下降,寒冷干燥,日平均气温低于10℃。1月至2月上旬是全年最冷时期,夜晚常有冰冻。受北方冷空气影响,24小时降温10℃以上,最低气温在5℃以下,并伴有5~7级西北大风天气称寒潮。1977年1月30日,大雪,龙泾一带最大积雪厚度为20余厘米。31日严重冰冻,最低气温降至零下10.6℃。3月2~5日的强寒潮,24小时內降温15.8℃,严重危害家畜和农作物。冬季雨水不多,偶有降雪,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降雪的天数和降雪量也在减少。


气象学上对四季划分的标准是: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简称候平均气温)进入临界点(10℃,22℃)就是下个季节了。根据吴江气象台的气温记录,龙泾地方季节变换的日期是不固定的,取个平均日期,大体上:4月1日至6月11日,日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是春天,72天;6月12日至9月15日,日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2℃,是夏季,96天;9月16日至11月17日,日平均气温又在10℃~22℃之间,为秋天,63天;11月18日至第二年3月31日,日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134天。因此四季特征是:春秋短、冬夏长,春季回暖迟,秋季降温快。


第四节 植物动物

一、植物


植物有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和菌类植物。


草本植物有:水稻、三麦(大麦、元麦、小麦)、玉米、油菜、向日葵、芝麻、青菜、白菜、菠菜、卷心菜、雪菜、萝卜、茄子、番茄、辣椒、马铃薯、大蒜、韭菜、鸡毛菜、香菜、蚕豆、绿豆、赤豆、长豆、刀豆(四季豆)、扁豆、黄瓜、丝瓜、南瓜、冬瓜、西瓜、甜瓜、生瓜、芋艿、慈菇、茭白、菱、水葫芦、水花生(水浆瓣)、芦苇、藕、水草、水仙、吊兰、鸡冠花、水仙花、菊花、一串红、万年青、牡丹花、月季花、鱼腥草、金钱草、薄荷、夏至草(灯笼草)、马兰头、车前草、芦竹等。


木本植物有:杜园竹、细石竹、黄杨、白杨、枫树、柳树、银杏、梧桐、香樟、雪松、刺柏、龙柏、水杉、桑树、槐树、榆树、楝树、黃榉、棕榈树、腊梅、铁树、泡桐、桂花树、橘树、桃树、柿子树等。


菌类植物有:蘑菇、平菇、凤尾菇、草菇等。


二、动物


动物有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有:鲤鱼、鲫鱼、青鱼、银鱼、鲢鱼、鳊鱼、鲶鱼、泥鳅、鳝鱼、鲈鱼、白鱼、鳜鱼、塘鳢鱼、黃额鱼、鳑鮍鱼、鳗鱼、草鱼、红尾巴鱼、牛蛙、蟾蜍(癞蛤蟆)、金钱蛙、虎纹蛙、山鸡、龟、鳖、赤练蛇、水蛇、蝮蛇(灰链扁)、青梢蛇、蜥蜴、壁虎、大雁、麻雀、白头翁、燕子、乌鸦、鸡、鸭、鹅、鸽、鹌鹑、鱼鹰、绵羊、山羊、牛、猪、狗、猫、兔子、黄鼠狼、刺猬、老鼠、蝙蝠、野猫等。


无脊椎动物有:蜜蜂、黄蜂、蚱蜢、蝗虫、家蚕、蚊子、苍蝇、螳螂、蝴蝶、蜘蛛、牛虻、蟋蟀、纺织娘、萤火虫、蜻蜓、蟑螂、蚂蚁、蚜虫、稻飞虱、稻苞虫、知了、行军虫、蝗虫、飞蛾、臭虫、河虾、龙虾、河蟹、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螺蛳、田螺、河蚬、河蚌、蜗牛、蛤蜊、蚯蚓、蜈蚣、蚂蟥等。